中国改革开放之后,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相关性逐渐加强。1982年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,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城市的民生发展即已全方位叠加。鉴于当代中国的经济特点、人口规模和巨大的流动性之特殊性,社区发展和空间治理均体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和地域性特征,已非传统社区理论所能涵盖与解释,社区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融合,更需要学界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向上直面挑战。
截止2019年11月,中国已公布了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058处,国家级传统村落超5000处,各层级、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不断攀升,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总量急剧增长。伴随着遗产保护观念与理论的不断更新,保护实践的不断创新,当前历史文化名镇、名村与历史地段的保护与当代社区共同体的建设交织在一起,遗产保护工作业已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。一方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需要依托城乡社区来实现;另一方面,伴随着各类物质、非物质遗产与社区连接的显著加强,文化遗产活化与利用的成果亟需为所有人共享,文化遗产理应成为凝聚地方社区文化认同的纽带。
各类遗产保护与社区文化认同、遗产再利用与居民福祉之间的互动是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。因此本次大会诚邀各位再思如下的问题:文化遗产如何促进当代中国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再生?社区公众参与又如何推动文化遗产生长出新的人文内涵?文化遗产如何能赋能城镇社区、振兴传统村落、遗产旅游反哺社区民生…这些焦点问题与挑战都亟待学界和政府的进一步的理论反思与探索。
一、会议主题:遗产与社区- 共享的遗产
议题1:遗产赋能社区
议题2:遗产理论与社区认同
议题3:遗产与场所营造
议题4:遗产旅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
(议题也可自行拟定,需属于文化遗产保护范畴之内)
二、时间及地点
会议时间:2020年9月18-20日
会议地点:中国•苏州
三、举办单位
会议主办:
苏州科技大学
西交利物浦大学
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委会
利物浦大学(英国)
会议承办:
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
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
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、规划及设计系
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历史保护专委会
学术支持:
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会委员会
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
合作杂志:
《建筑遗产》
《Built Heritage》
四、日程安排(暂定)
2020.09.18(星期五):注册报到
2020.09.19(星期六)上午:开幕式、特邀主题报告
2020.09.19(星期六)下午:分会场专题学术报告
2020.09.20(星期日)上午:专家主题论坛、分会场专题学术报告
2020.09.20(星期日)下午:分会场专题学术报告、闭幕式
(会场提供中英文同声传译)
五、论文摘要征集
议题要求:论文内容与本次会议的主题或议题紧密相关。题目应简明、具体、确切,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,符合编制题录、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,一般不超过25个字,不能有结束性标点符号。必要时可加副标题,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。
字数要求:中文摘要200-400字
关键词数量:3-5个
投稿要求:请按附件要求填写作者姓名、单位信息,并在摘要模板的右上方方格内填写论文所属议题编号(自拟议题不填)。论文标题字体为黑体和Arial,其余中文字体为宋体,英文和阿拉伯数字字体Times New Roman,单倍行距,格式详见附件。
投稿方式:请将电子稿件(文件名为:ICHC+议题号+题目.docx格式)发送至ichc2020@outlook.com,邮件主题注明“ICHC论文投稿”。
论文摘要截止日期:2020.2.21
大会将组织专家对摘要进行匿名评审和筛选,一经入选,我们将于2020年3月16日之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录用通知及后续要求。(收稿情况以自动回复为准)
优秀论文将在大会上作正式宣读,并推荐发表于《建筑遗产》、《Built Heritage》等期刊。
六、联系方式
联系人:黄老师(英文)吴老师(中文)
联系电话:+86-0512-69379339
传真:+86-0512-69379338
网址:http://ichc2020.usts.edu.cn
电子信箱: ichc2020@outlook.com
如有疑问请致电大会联系人,或通过电子邮件联系。注册缴费等信息将在后续2号通知中继续推送,我们热忱期待您的来临。
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会议(2020)组委会
2019年12月24日
附件
2020遗产论坛1#通知-中文
ICHC2020 摘要模板(中文)